研思并行,盘活“泥·沙”资源
日期:2022-04-08 00:00:00  浏览量:1502

泥、沙是大自然赐予孩子的礼物,是孩子身边常见、易于感知的天然材料,深受孩子喜爱。我园有泥、干沙、湿沙三处可供幼儿探究的区域,蕴藏着丰富的资源,能给予孩子多感官刺激,在其中获得自由、愉悦的游戏体验。
    前期,我们对三个公共区域的现有资源进行了统计,但仍然对泥、沙两种资源的特性,资源清单的使用以及根据资源生成不同的适宜小班幼儿的活动充满困惑。因此,基于前期的经验,我们开展了此次“泥·沙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云上教研活动,生成小班年龄段的泥、沙主题活动,提升教师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有效、适宜地支持幼儿发展的需要。
    活动伊始,教师们一起回顾了以往泥、沙区域开展的一些活动,并围绕泥、干沙和湿沙资源进行了案例分享,分别从不同角度讲述了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的思与行。
通过案例分享,教师们拓宽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思路。接着,大家结合前期实践和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围绕“在三个公共区域中开发与利用泥、沙资源时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有哪些?”展开了线上研讨。大家积极思考、畅所欲言,结合自身经验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教师们根据研讨的内容,认真梳理,对问题进行了复盘,并从材料投放、环境创设、经验局限、指导策略等方面梳理出共性问题,确定了研讨重点。
    阅读点亮智慧,书香浸润人心。带着共性问题,教师们分两个小组开展读书活动。通过查找参考文献、图书,精读关于泥、沙资源开发的一些理论和游戏案例、熟悉各区资源清单寻找答案,教师们将自己的研读心得记录下来,小组共享,就共性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策略。形成共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首先要了解资源特点、甄别资源开发价值,再将资源转化为教育活动,引发幼儿与资源有效互动、建构有益经验,从而实现“资源—活动—经验”这一闭环生长的过程。
    泥和沙都是不定性的、低结构的、变化无穷的资源,那两者的特性是什么,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呢?教师们再次进行审议,并梳理出以下内容。根据以上两种资源的特性,教师们发现前期梳理的资源清单还需调整,增加一些适宜的材料资源。在“案例回顾——分享交流——复盘梳理——共读共研——畅所欲言——完善梳理”的过程中,老师们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思考不止,真正将书本上的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父母不仅是孩子的养育者,更是课程资源创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每个家庭都带着自己丰富的知识经验。因此,基于孩子的兴趣和需求,我们各班在班级群云讨论对“泥·沙”的认识,希望大家能够主动地运用自身的优势参与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来,和孩子一同分享,使双方都有所收获。
倾听孩子的声音,借助家长的经验,爸爸妈妈们也回忆起小时候玩泥、沙游戏的经历,更多地是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瓶子、瓶盖、纸板等材料,同样充满乐趣。我们集家长力量深入挖掘园外的各类泥、沙资源,并连线家长共审“泥·沙”资源,凝聚起“家园”双方智慧,讨论、剖析泥、沙资源的教育价值,从实际出发对泥、沙活动进行适宜的定位,使家园的教育理念更加契合。在经过“研讨——审议——再研讨”后,大家根据泥、沙资源的特性调整资源清单,梳理资源利用一览表,着眼于幼儿、教师和家长三方面,从经验提升、材料投放、环境赋能、活动支持四个方面归纳总结出有效策略。
    经验提升:泥、沙的特性决定了两者加水后都可以进行塑形活动,教师们可引导小班幼儿进行“头脑风暴”开拓具有创意性的新玩法,如开展“看谁垒的高”、“鞋印怎样才清晰”、“泥浆赛跑”、“捏泥人”等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并感知泥、沙在颜色、硬度、颗粒大小、渗水本领强弱等方面的共性与个性,促进幼儿整合信息、迁移运用以及后续反思、批判等思维能力的发展。
材料投放:材料的层次性非常重要,教师们要根据孩子游戏的开展情况,适时增减材料,遵循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让材料细化,使幼儿的游戏水平一步一步提高。小班幼儿以练习性游戏为主,可提供容器类、挖掘类、模具类等常规材料,以满足大部分幼儿对泥、沙进行操作活动的基本需求;对于有一定游戏能力的幼儿,可提供具有移动、链接、支撑、装饰等功能的其他辅助材料,引导幼儿开发创意性玩法、多人合作游戏、持续多天的复杂创作等。
    环境赋能:教师们可从空间规划入手,对区域进行合理划分,除泥塘外增设泥塑区、攀岩墙等供幼儿自由选择。最大化地利用好平面空地的同时也做到不浪费每一块墙面,尽可能发挥每个区域的游戏功能。泥、沙和水之间相互融合,因此还可以通过搭建引水装置使泥沙区和玩水区实现联动,提供竹片、水管、保鲜膜、塑料膜等引水材料,引导幼儿探索引水装置的搭建,不仅可以体验水的流动性,还可以探究泥沙沉浮、溶解等特性。
    活动支持:幼儿的游戏内容取决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活动前,教师们先通过观察了解小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然后搭建“图示支架”(投放图片、视频、绘本等)丰富幼儿经验,接着引导幼儿发现事物间的联系及发展规律,再生成新的游戏主题、拓展游戏内容。开展活动时,教师可以借助工具材料或以情境表演、小组探究等形式,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同时,要保障幼儿有充足的探究空间与时间,驱动型任务有助于幼儿展开有目的性的探究活动,从而提升合作能力与探究能力。
    学习小组分别围绕泥和沙二种资源,遵循“资源-活动-经验”的路径,根据上述策略预设可开展的小班主题活动网络图。而后在年级组开展课程审议,根据研讨结果,调整、修改网络图。通过思维导图、绘制网络图的方式记录思想碰撞的结果,教师们迅速理清了活动思路,对可利用的资源进行有效整合,让整个主题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本次云上教研活动仍在继续,基于小班幼儿的泥、沙资源开发如源头活水绽放出勃勃生机。而我们,期待着烟消“疫”散后,和孩子们在幼儿园再遇见,一起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方法去探究泥、沙资源的秘密,进行一系列深入的探索行为。教师则通过持续的课程审议形成专业成长共同体,在审议中不断运用集体智慧对资源进行“理解”、“筛选”和“整合”,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在质疑、反思、调整、改进中丰富和完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使课程更加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